那天去桃園機埸接朋友時,在外面草坪上看到了熟悉的小花.


原來是綬草.


綬草不是草.它是一種蘭花中的地生蘭,在春夏交接之際開花.


大部份蘭花是附生和著生,而地生蘭則是生長在土壤中.


它很嬌小,小到人們不會去注意它們.


綬草的花朵排列是很有趣地,它是呈現螺旋狀上昇的形態.


有如神龍飛昇一般,所以俗名中也有用龍字來形容它.


小巧玲瓏的粉紅花朵,向著天上排成螺旋的柱狀,真的很美.



鄰居有一片約二十坪的草皮,前些日子綬草開了近百株,


真是太棒了,可惜主人不在,所以不能進去花園拍照.十分遺憾.


沒想到在桃園機場的草坪上發現了兩棵.真是太開心了


希望這兩株能多繁殖一些才好.


花市中有販售人工繁殖的植株,已馴化而易於栽培,


若在野外發現,煩請僅止於觀賞就好.


綬草 (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)


學名:Spiranthes sinensis),又名盤龍參、盤龍蔘、鷊、虉綬、龍抱柱、


紅龍盤柱、雙瑚草、豬鞭草、一線香、豬遼蔘、豬潦子、勝杖草、盤龍箭、反皮索等,


是蘭科綬草屬的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地生蘭。


綬草的花序如綬帶一般,故得名,而其花序又如紅龍或青龍般盤繞在花莖上,


肉質根似人蔘,故綬草也常被稱為盤龍蔘。


其花期為25月(溫暖地區)或68月(寒冷地區),開紫紅色或白色小花


唇瓣較大,花形別緻奇特,美麗玲瓏,有淡雅的香味,可栽培於草地或盆栽,


是很好的觀賞植物,[17]適合作為袖珍盆景近距離觀賞,而且全草可入藥。


由於綬草的花期處於清明前後,其又有「清明草」的別稱。


綬草之莖葉


株高1350厘米,肉質根多條,黃白色,紡錘形指狀且略帶念珠狀,48條簇生於莖基部,長26厘米,直徑58毫米。莖短,淡綠色,直立,25片葉基生於近基部。葉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,偶為狹長圓形,肉質無柄,長320厘米,寬310毫米,先端急尖或漸尖,基生葉先端寬,莖生葉先端窄,中脈微凹,基部收縮成鞘並微抱莖,莖上部葉退化為鞘狀苞片,先端長尖。花莖14個,直立,長1035厘米,具23枚不育苞片,上部被腺狀柔毛或無毛.




綬草已被列入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(CITES)的附錄Ⅱ中,

並被列入中國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(第二批)》中,為Ⅱ級保護植物。



綬草的分布極為廣泛,而其植株的大小、葉形、花色,


以及花莖上部腺狀柔毛的有無,在不同地區都有較為明顯的差異。


未處於花期的綬草形態與其他雜草類似,不易分辨,


故易被忽視當作雜草除去,而且由於其為一味重要的中藥,


常遭到過度採掘,這造成野生綬草難以覓得。


綬草野性很強,栽培不易成活,而且肉質根較脆弱,


挖取野生綬草成活率更低。與大多數蘭花一樣,


綬草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較高,需要濕潤肥沃的土壤、


共生菌根菌以及其他生物的共同作用才能生長得很好。


繁殖可採用分株或播種的方法,但播種法需共生真菌促進種子萌發,


光照需半陰。若以細砂和泥炭土為苗床,並在播種後覆以蛇木屑,


則可使種子發芽率提高,生長情況良好,並能使株型整齊。


春夏每日澆水一次,秋冬45日澆水一次,新葉出現時施用有機肥可促進其生長。


由於綬草具有醫藥價值,因此台灣已有業者大規模生產。


綬草的內生真菌絲核菌屬(Rhizoctonia)屬於半知菌,


能促進綬草的種子萌發,提高幼苗的成活率,


因為像其他蘭科植物的種子一樣,


綬草種子中所含的營養不足以使其順利發芽,


因此需要共生真菌為其提供養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山川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