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SCN2543.JPG

斯文豪氏赤蛙

深秋的黑夜,行走在山路. 胖子我努力的爬回家.猶如蝸牛上樹般的辛苦.

眼看著學生和年輕人及婦女,腳步快捷地離我遠去,

早就知道自己的身體久未操練,平日又放縱口腹之慾,如今體能比老年人都不如.

DSCN2535.jpg  正著喘著大氣,疲弱心臟跳個不停之時,有隻青蛙向前彈跳而去.原來是我驚嚇到了它.

這傢伙小頭銳面又大嘴凸肚再加上肥屁股,那長相與小人我頗為相像,但是在體力上的比較卻是天壤之別.

它驚人的跳躍力,真是太令人佩服了.

青蛙一躍就有,二十到三十倍身長的距離.我即便是畢生鍛練也永遠無法與此蛙相比.

DSCN2536.JPG  青蛙一連躍數次,最後也累了,趴在岩壁上休息.

岩壁上長了苔蘚,蛙背上的綠色正好與青苔同色系,而體色與棕斑又像岩石的背景相仿,

也許它是利用此地做為掩護.企圖逃跳天敵的耳目.

胖子我繼續踏上回家之路,青蛙仍然待在原地偽裝成岩壁的一部份.

DSCN2538.JPG  斯文豪氏赤蛙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資料來源: 嘎嘎昆蟲網

(赤蛙科)體長雄6-7cm、雌8cm,常見體背綠色、褐色個體,斑型變異很大,體型修長平扁,體背及體側具褐色或褐、綠色交雜的斑塊,背側的摺線點狀不相連,趾端膨大成吸盤狀,能在溪流活動。本屬一種,本種又稱尖鼻蛙、棕背蛙,屬於大型蛙類,最大有10cm,體色會隨環境改變,本種常見於樹林的溪裡活動,雌蛙秋、冬產卵季,雄蛙會發出如鳥叫聲,許多初學賞鳥的人常有誤判為鳥的難忘經驗,剛孵化的蝌蚪白色,模樣像豆芽菜,齡期漸大轉為黑褐色,為低海拔山區常見的種類。

DSCN2540.JPG  斯文豪氏赤蛙 Rana swinhoana Boulengeer,    資料來源: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

尖鼻赤蛙、棕背蛙 Swinhoe's frog

成體特徵:

體型:大型修長平扁,♂約6-7cm,♀約8cm

頭部:頭長比頭寬略長,吻端尖圓。上唇白色,口角後有白色的頷腺。鼓膜黑色,顳褶不明顯。

背部:顏色變化頗大,有時是一致的綠色或褐色,有時是綠色雜夾一些褐色斑,或者褐色帶有綠色斑,幾乎每一隻都長得不一樣。

體側:淺褐色或淺綠色,散佈著許多黑斑。背側褶不明顯,由斷斷續續的顆粒相接而成。從吻端經眼鼻線到顳褶有一條黑色縱紋,有時黑色縱紋往後延伸直到背側褶末端。

皮膚:光滑,但有些疣粒及小顆粒,尤其後背部及體側的疣粒特別大而突出。

腹部:白色光滑。

四肢:細長,有深色橫紋。指(趾)端膨大成明顯的吸盤。後肢蹼發達,為全蹼。內蹠突卵圓形,外蹠突小或退化。

第二性徵:雄蛙比雌蛙小型,有一對咽側下外鳴囊;前肢粗壯,第一指內側有膨大的婚墊。

分布:廣泛棲息於全省二千公尺以下的山區溪流附近。

繁殖期:除了冬天,整年都很活躍,但主要在秋天及春天產卵。

行為:終年住在溪澗,白天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,偶而也會發出如同鳥叫般的「啾-」一聲,常讓賞鳥的人白忙一場;晚上則單獨出現在水邊草叢或石頭上。牠們的獨立性很高,常各自分散,保持距離,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、較勁的唯一管道。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,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,其他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,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,頗具有聲勢。

卵:卵白色大型,卵徑可達0.3公分。一次產40-50顆,常常小堆小堆地產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。

蝌蚪:黑褐色,口部腹側稍凹陷,可協助吸附在石頭上。

DSCN2537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山川之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